你的位置:新闻正文

论我国加入WTO与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方向

浏览人数: | 录入时间:2004-6-10 | 文章作者:茶人 | 来源:参考文献

摘要:文章论述了杭州茶叶产品结构调整十余年的现状,我国加入WTO后,“十五”期间茶叶经济面临的问题,以及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7个发展方向与对策措施。

关键词:WTO   茶叶结构    调整升级    发展方向 

茶叶是杭州市政府确定的“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杭州茶叶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一是由单一茶类向多茶类发展,二是由简单产品象多元化的高科技产品发展,三是由单一饮品向食品和医药等多领域发展,四是茶叶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发展又带东了茶馆业的发展,已经初步走上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轨道。对建立“文化名城,经济强市”,5提高城市品位、文明程度,起了积极的摧动作用,充分显示了茶特有的“廉、美、和、敬”的茶德魅力。

20世纪已经过去了,新千年向我们走来。“十五”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杭州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现就加入WTO与茶叶产业机构调整升级的发展方向,浅述本人的看法。

一:茶叶产品结构调整十余年的现状

   1、 市场经济催生了新型合作方式,投资主体出现多元化 

     茶叶生产责任制平包到户的方式,在一定 时期内,仍然是主体承包方式,但随着国内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环境的 变化,市场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生产方式也有了质的变化,茶园的流转承包,是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A、 茶叶经营企业租赁承包。租赁承包企业在承包期内对发包方负经济责任,对企业综合技术素质要求高,企业不仅要懂得生产管理和加工技术,还要有市场销售的运作能力。如浙江三明茶叶有限公司租赁承包杭产业实验场的生产茶园近400公顷,淳安供销合作总公司下属的特产副食品公司租赁承包乡村生产茶园130公顷,杭州临安有机资源开发研究所租赁承包湍口镇桐坑村茶园,设厂加工有机茶,年限都在15年以上。

   B、 补偿贸易方式重组新的公司。外贸经营企业根据自己对国际贸易市场、对茶类和品质的要求,在茶区寻找加工合作伙伴,以设备投资加工企业,加工企业以茶叶交付外贸企业出口,逐年按比例偿还设备投资。这种模式优势互补,利益公沾,信息反馈快。如余杭市长乐精制茶厂和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合资重组的杭州申乐茶叶有限公司就属于这种模式。

   C、资产+资金+经营优势重组新公司。国有茶叶精制加工老企业,有场地有设备有加工能力,但外销经营能力弱。市场催生的总部在城市的一些新生茶叶外贸经营公司,其人员本身就是多年在外贸企业从事经营而游离出的素质较高的业务人才,这种公司有外贸经营经验,有销售市场,但缺乏生产基地和加工能力,稳定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市保证按需生产、成功交易的基础,两者互有需求。如淳安新州制茶有限公司,就是由杭州的新州茶叶有限公司和淳安茶厂用这种模式重新组建的新公司。

   D、 定单+加工企业+大户的模式。定单农业是一种新型的链条式“产加销”的经营机制,中心环节是加工企业,他一头连接销售企业,按定单质量、数量和品种进行制茶加工,另一头连接茶叶生产大户,按定单要求,与茶农签定原料收购合同,并对茶农在施肥、修剪和采摘标准等茶园管理进行技术指导,组织符合质量要求的鲜叶原料。如建德市露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在下包乡投资设厂加工有机茶,就属这种模式。

   E、 集体承包模式。主要集中在乡镇企业和经济较为发达,山林面积相对较少的滨江区和萧山区,以乡或村级山林队、林场等集体形式进行承包。如大棚设施栽培较好的闻堰镇黄山村山林队,生产“云石三清”名茶的云石乡林场等就属这种模式。

茶叶生产大户自主承包经营模式。大户一般都长期从事茶叶生产,由经验由销售能力,各产茶县(市)都有典型。如余杭双溪镇四岭村的李生龙大户,承包村集体茶园250余亩,1999年秋冬季又发展新茶园250余亩;临安西天目的吴海明大户,承包茶园200余亩,每年还要收青叶制干约3500/Kg

  F、其他还有基层茶叶技术人员,为示范摧广新技术,承包村级荒芜茶园。有的山区乡村为培养茶叶大户发挥资源优势,对承包到户而荒芜的集体茶园,在自愿的前提下,收回流转到又经营管理能力的茶农,放弃茶园农户的经济补偿问题,有村委会从承包上交款中给予补偿。如临安堰口乡堰口等四个村1400亩茶园,流转集中到30几户茶农,户均46.7亩;于潜镇胥口村325亩茶园,流转集中到2茶农经营。

二、  “十五”期间我市茶叶生产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主要问题

我国加入WTO后,大宗绿茶和名优绿茶是杭州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特色产业经济,从理论上讲,市场优势和比较优势都非常明显,应该有利于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仔细分析生产现状,在乐观中却隐藏着十分严峻的诸多问题。

 1、  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壁垒消除,但新的国际“绿色”门槛需要我们跨越

A、   茶叶生产的安全问题。由于欧洲茶叶委员会制定了有关出口欧盟国家茶叶中农药残留新的检测标准,已于去年7.1号实行,而且我国加入WTO后,其他茶叶进口国也相继出口类似的非关税措施,因此,茶叶外销将面临严峻的”绿色壁垒”的挑战,影响对欧洲及其他国家茶叶市场的开拓。目前农残必检项目为:DDT、六六六、三氯杀螨醇、一酰甲胺磷、甲胺磷、氰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氯氰菊酯、连苯菊酯、优乐得和三    磷等11种农药;而且最高允许残留量(MRL)数倍或百倍降低,如氰戊菊酯允许残留量由10PPM降低到0.1PPM,农业部已发文禁止在茶树上使用氰戊菊酯。菊酯类农药是茶园常用品种,替代农药的筛选、宣传和摧广有个转换过程,因此增强科学选择、使用农药技术的力度,生产出符合农残标准的安全茶产品是当务之急。

 B、  茶叶加工的卫生问题。茶叶加工、炒制场所的卫生和环境卫生条件,茶叶在制成半成品、成品茶的流动全过程的卫生监控等,是必需面对和要逐步解决的问题。那种认为茶叶是高温炒烘制干的产品,卫生没问题的观念,千家万户都是加工厂,无所作为的想法,现在看来都是错的。国内外消费市场要求我们的生产者卫生加工,国家有关的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我们卫生加工。因此,我们要加快创造条件,改善农村茶厂的环境,做到鲜叶进厂不落地,在炒制过程中不落地,仓储过程不落地,生产出符合卫生标准的茶产品。

    C、关于重金属铅的问题。随着国家推行食品卫生标准的力度加大,重金属特别是铅的限量指数,已经成为茶叶生产中的严重问题,正在影响着茶叶内外销市场的拓展,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农业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呼请和争取国家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通过调研,结合国情,调整限量指标,与国际通行的限量指标相接轨;以及以水浸出物为检测对象;另一方面,农业部门要对农耕方式、

 土壤、施肥、包括叶面施肥的肥料种类,进行探索研究和改进。

   2、 茶园平包到户的主体生产方式,规模小,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落后,缺乏竞争力;区域经济特色不显著;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监控困难

     A、千家万户生产茶产品,难以适应国内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加入WTO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千家万户个生产者就是千家万户个名优茶及大宗炒青绿茶的加工厂,这种生产方式,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或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满足了市场,但从短缺经济过度到相当富裕经济阶段后问题逐渐显露,一是茶叶销售市场好,茶园管理好,市场差,管理差,有的放弃管理任其荒芜/二是经济来源多元化后,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无力经营茶园,而以茶叶为主的农户却因茶园面积太少行不成相对规模;三是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落后,价格大起大落。

   B、 茶叶区域经济特色不显著。杭州地区县县都产茶,走走看看到处都有茶园,但高质量的标准茶园所占比例太小,区域内茶叶名牌名品效益显著的典型不普遍、不突出,重视开发生产,轻视维护品牌。

  C、   监控安全生产的能力差。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的生产者,农业职能部门已对农药等农用物资经营单位和业主进行了监控,但无力对面上的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控,这将严重影响经营者向生产者进行收购的积极性,因为生产者必须向经营者提供有效卫生检测报告。同时对著名名茶区,如龙井区,应争取进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工作。

    3、对茶叶名牌产品的有形与无形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国际茶叶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印度、斯里兰卡、中国、几内亚等茶叶生产国,绿茶是中国的特色优势主导茶类,浙江杭州又是著名的绿茶茶区和名茶茶区,开展名茶原产地的研究和组织实施工作,刻不容缓。

    我国已是WTO成员国,当国外农产品、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要求保护其知识产权时,我们拿什么去要求其他国家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用什么手段和国际惯例保护本民族的的特色茶产品?保护商品原产地的做法,就是WTO成员国惯用的法律保护制度。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7.5——1999.10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用两年多的时间,发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原产地域命名产品通用要求》,建立起我国自己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法律制度。这对于保护民族精品不被假冒,不被平庸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意义。

    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向

   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建设茶叶区域产业经济带,实现茶树良种化,茶园园林化,采制机械化,产品多样化,服务社会化。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突出产品区域优势,建设茶叶产业经济带

    优良的生态环境能够生产出内在的品质优秀的鲜叶原料和安全的茶产品;有目的突出发展区域产品优势,有利于茶叶产业经济带的形成和建设,带动一方特色经济。结合杭州茶区的实际情况设想:一是海拔500米一下的茶园相对集中连片;主产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大宗炒青、烘青等绿茶,逐步实行机采,有条件的可采用机耕。解决好生态环境和集中承包的问题。引进投资和合作伙伴的可能性最大;二是海拔500米——800米的茶园生产品牌名茶和发展有机茶。三是海拔800米以上的茶园开发和发展高山系列。

     因地制宜,稳步发展有机茶产业,与国际农业发展趋势接轨

     有机茶的开发生产,尚属起步阶段,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市场。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出口贸易额已从1995年的30美元,上升1999年的1500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专家预测,今后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30%,因此发展空间很大。我市已在临安的湍口镇、建德德下包乡、淳安的千岛湖畔择点试验,总结经验,积极引导。有机茶的生产是一项系列工程,因此,实施中要注意以科技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基地为重点,茶园相对集中经营,健全质量跟踪保证体系,这样才能确保有机茶的开发成功。

    坚持名优茶要名牌、要优质的发展方向

   名茶要名牌,外型要美观,内质要有个性特点。这是我们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赢得效益,坚持发展杭州各主导名优茶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改变这种只重视品种产量,而忽视质量;只重视外形质量,而忽视内质个性的做法,加强品种与当地土壤与当地生态条件与当地栽培技术所生产的鲜叶原料,适制什么名茶的研究,调整以化肥为主的肥料使用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掘内在质量个性,真正做到在香气或滋味上,我有人无的内质特点。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要重新认识当地有性系的国家和地方良种,对充分体现名茶内在品质个性风格的重要性。

  今后名茶的发展,我认为要从两个方向进行引导,一是以观赏型为主兼顾香气和滋味,二是以香气和滋味为主兼顾观赏型

   强化安全生产技术,生产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大宗炒(烘)青绿茶,稳定外销货源和市场

    重视和强化安全生产技术,特别是科学选药施药防治病虫害,是今后一段时期,茶叶生产工作中的重重之中。以为我们不能只重视国内外的名优茶市场,而忽视传统的国外大宗炒青绿茶的市场;茶叶经济需要多元化的产品,多元化的市场需要多元化的产品。我们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生产经营方针,抓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抓好名优茶和大宗炒青茶两个大类产品,才能是茶叶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们要加强向茶农宣传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介绍替代的新农药和使用技术,介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防治等防治方法,举办各种类型的茶树植保培训班,提高茶农科技素质,确保生产出的茶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开发高科技的茶叶相关新产品,丰富市场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产品应该向高科技、多样化和保健的方向调整发展。一是以龙井为代表的名优茶、特种茶‘二是有机茶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大宗炒(蒸)青绿茶;三是红、绿、花香袋包茶、速溶茶、罐装茶、液体饮料;四是果茶、药用茶、红绿茶果冻等;五是固体茶精、茶粉、用于口香糖、糕点等食品添加剂;六是风味茶菜肴;七是茶味炒货系列的开发;八是茶制洗发、浴剂;九是茶多酚、茶咖啡碱等的开发利用;十是畜禽饲料的添加副料研究;十一是茶树盆景的开发利用。

    高科技的茶叶相关新产品,在杭州已经起步,如杭州意佳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茶多酚(原料)、杭州东亚茶多酚厂的绿多维(保健品)、淳安千岛湖中药厂的丹佛尔心脑胶囊(药品)。

   搞活流通,建立上规模上档次的 大中型茶叶流通市场

  杭州是全国外销最著名的重点绿茶生产茶区,有生产基地,有加工能力,有销售基地(销售集散地),有科技力量(国家科研力量集中地),而且安徽、江西、福建等重点产茶省、消费城市上海临近杭州,浙江又是市场大省,具备了办市场的条件和经验。应该择地论证开办茶叶市场,建设高质量的仓储和冷藏设施,搞活茶叶流通。但茶叶是农产品中的高税产品,招商引资,政府药配套制定优惠政策。

    发展和光大茶文化的内涵,发展和提高茶馆业的经营特色,发展茶叶特色旅游事业

   杭州有众多茶产品的物质基础,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背景,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历史给龙井茶留下了众多的神话般美好的传奇故事和赞美的诗、词、歌、舞,这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茶文化产物,是人们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发展的科学。在弘扬茶文化的过程中,药从杭州的社会、人文、经济条件出发,顺应改革开放这一世代铁证的需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以茶为桥梁,以茶会友,沟通各国茶友心灵;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的优秀文化,推陈出新,使杭州成为茶文化的国际交流中心。

     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要纳入杭州茶叶产业化的大范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茶艺馆,扩展文化内涵。如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中心设计一条“茶之旅”的旅游路线,把余杭双溪镇的“陆羽井”、“茶道之源”的径山、“龙井问茶”、“十八棵御茶”和虎跑水的构思衔接等,用餐美食茶菜系列,休闲到大清谷“做一天茶农”,尝试当茶农的滋味,玩累了到西子湖畔的茶馆品饮各种茗品。

三、    对策举措

     加入WTO后我们应当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充分利用WTO的条款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发展和壮大自己。特别是利用WTO的条款更好的使用国际资源,引进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强化政府在组织茶产品出口方面的职能。茶产品和其他农产品一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出口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农业部门只管生产,外贸部门只管出口的分离格局,在组织出口方面,反映出配合不协调。因此加强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重新整合“产供销,贸农工”一体化的各方力量,加强组织茶产品出口的力度。

   鼓励大中型企业进入茶产品生产、开发和出口领域 。 

   企业是组织生产、开发和出口的核心,企业的介入,有利于加速茶叶产业化的进程,有利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造传统农业,实现茶叶生产管理企业化有利于茶产品的安全、卫生和标准化生产,有利于组建跨国公司,保证市场的稳定性。政府在出口权、出口信贷、国内贷款等方面给以企业支持,政府所属的各级茶叶科研机构,要积极为企业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有偿的,这是政府支持的重要方面。

   加强农村茶农专业合作组织和茶农协会的建设

   为了解决对千家万户生产加工、销售茶产品农户的管理问题,要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建立自主管理的农村经济组织,使“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改变为“公司+农民组织”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强化了茶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农业职能部门科技普及和技术指导,有利于企业的进入,成为企业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因此,政府和企业要帮助茶农建设和发展这种组织,把茶农的生产行为纳入到规范的企业运行过程中去,促进茶叶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